回顧2014年留學的重大事件,有斯坦福大學的錄取率再次低于哈佛大學;有潘石屹,張欣夫婦捐贈哈佛耶魯;有SAT 連續三個月考試提前泄題。亂象叢生的2014申請季,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意味著什么?對于新一年的申請又有何影響?來看我們的解讀!
斯坦福大學錄取率(5.1%)連續第二年低于哈佛大學錄取率(5.9%)
今年3月底,隨著美國大學陸續發出常規申請的通知書,斯坦福大學的錄取率再次低于哈佛大學。其實這個信息應該被視作“新聞”,因為這個信息是一個現象的符號象征。
無論USnews給哈佛大學排在第一名還是第二名,哈佛大學,比起其他任何一所大學,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精英學子的首選。斯坦福大學錄取率在數字上低于的哈佛大學錄取率只能說明斯坦福大學的錄取招生辦公室主任的工作很“到位”——成功的“影響”了很多申請斯坦福大學幾乎沒有任何錄取機會的同學申請了斯坦福大學。也就是說斯坦福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營銷”工作很出色!
大學錄取率越低,就意味著大學的聲望越高!我們可以想象美國大學對這個數學的在乎程度!當錄取人數不能變小,如果想要降低錄取率就只能加大“分母”,也就是申請人數。我們一直以來對于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員都是“仰視”的,他們在我們同學心中是代表美國大學的“使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心無雜念”地在我們同學當中挑選“優秀”的學生,(“挑選”的“標準”是另一個大話題,除了“頂尖名校”,剩下的美國大學在招收中國學生上,是按照他們自己所謂的“綜合標準”在招生嗎?有意思的是,這個“標準”了解的越多,越說不清楚)。
事實上,美國大學招生官的工作內容有兩個:
第一、分子工作(錄取優秀的學生到自己大學,其實除了頂尖的大學,大部分美國大學在錄取時,學生“優秀”也是他們拒絕學生的理由,因為擔心即使發了錄取通知書學生入學的機率也不大,這個比率和排名也密切相關,所以大學也很在乎);
第二、分母工作(提高申請自己大學的人數)。大學招生官“營銷”工作所占的比例和所在大學的排名高低成反比!排名越高,招生官“營銷”工作就越少,相反,排名越低,招生官“營銷”工作就越多!
2016年SAT改革
2016年起,SAT重回1600分。SAT考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考試,在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1600分,05年開始加入的“寫作部分”所以多了800分,變成2400分。其實SAT重回1600分是好事兒,05年把SAT從1600變成2400并沒有得到大部分美國大學的認可,一直以來大學錄取在SAT分數都是參考單項分數,而不是總分,SAT閱讀分數是錄取最重要的參考因素。但是很多同學和家長仍然對SAT總分敏感。這會使在備考SAT和申請當中產生誤導!
由于SAT閱讀老師的數量相對較少,很多同學都經歷過在培訓機構上VIP課,考前安排上閱讀課很困難,是因為閱讀老師人數有限,而同學們更多的被安排上語法課,因為語法老師人數相對充裕。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在不提高閱讀分數的情況下,單一通過提高語法來提高總分,從申請角度來說是意義不大的。改革后重回1600分,這個誤區就沒有了。
改革后寫作essay雖然不再算分,但是我們仍然要重視,寫作essay在錄取角度的權重沒有變,排名靠前的大學肯定是會要求申請學生提交寫作部分并參考的。網上大量文章在建議可以選擇2015和2016考試的同學,選擇在2015年考試。有道理的地方就是2015的考題是我們熟悉的,有過去10年的題目積累來練習,而2016年新的SAT考試,官方完整的成套練習數量相對少很多!但是不要對2016的新SAT有任何抗拒,無論閱讀題目怎么改,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考察本質是不變的!
潘石屹,張欣夫婦捐贈哈佛,耶魯
潘石屹,張欣夫婦成立了SOHO中國助學金,并捐出了1億美元,用于資助中國優秀學生到國際頂級大學就讀本科學位。第一筆捐款1500萬美元捐給了哈佛大學,第二筆捐款1000萬美元捐給了耶魯。這應該是國內企業家第一次巨額捐贈美國大學;蛘呤侵熬栀涍^的國內企業家不像潘石屹夫婦這么出名,被我們忽略了。
第一、網上質疑潘石屹夫婦為啥不捐贈國內大學的人,我們認為都是比較偏激的。
第二、捐贈強調用于中國學生到國際頂尖大學就讀“本科”學位,的確名校的本科錄取率和研究生,博士學位的錄取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第三、潘石屹夫婦的捐款動機即使包含考慮自己在美國都高中孩子的大學錄取因素,想買張哈佛門票,也是很正常的,哈佛大學或耶魯大學如果錄取的潘石屹夫婦的孩子,也是“常規”操作。據說馬云曾經給MIT捐贈過300萬美元,但是馬云的孩子沒有被MIT錄取。
被8所藤校同時錄取的學生
今年4月的美國大學招生發錄取之后,紐約長島的黑人學生艾寧(Kwasi Enin)獲得八所常春藤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大、達特茅斯、布朗、康乃爾)同時錄取,成為美國傳媒競相報道的最新“學霸”。“學術條件”:1、SAT2250;2、學校年級排名:11。
“課外活動”:1、在學校室內交響樂團演奏三項樂器;2、參加學校清唱團;3、選校田徑隊投擲鉛球和鐵餅;4、學校話劇社主要成員。這條新聞的重點不在于本身表現的直接內容,而是間接內容。這個學生被8所大學同時錄取,推斷他申請學校是數量至少應該10多所。上個月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講美國學生由于競爭壓力大,申請大學數量在逐年增加,文章引用了一個學生申請29所大學為例。
面對大學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申請更多的大學是必然趨勢。中國本科赴美留學人數每年在超過20%的速度遞增,但是美國正規大學招收中國學生的數量每年是不變的。不但要增加申請大學的數量,而且要劃分層次。分配好申請各個層次大學數量的比例。如果申請20所大學,15所都是“沖刺”學校,還是很危險的,如果意識不到這15所都是“沖刺”學校,那就更危險了。
SAT考試10月11月12月連續三個月考試提前泄題
連續三個月考試都提前泄題,是一件在發生之后都讓人感到非常“新聞”的事。具體的作弊人數根本無法統計,是金字塔的模式,幾何級的傳播,很多拿到題目的同學也都扮演了題目傳播的角色,另外很多培訓機構的卷入,使作弊成了批量生產。第一、作弊的同學當中有不少同學不是“主動”作弊,是在參加的培訓機構的“帶領”下,就進入的作弊的行列。第二、憑空多出了很多CR750左右的同學,但是未必會給綜排前15的大學申請帶來明顯不公平,相信美國頂尖大學錄取學生的辨識能力。SAT的高分是優秀學生本質的其中一個表象,不代表所有。第三、不是所有作弊學生都把分數考到CR700+,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考慮到自己真實能力的情況下,“理性”的考慮到自己今后錄取學校是否能讀下來的問題。
把分數考到CR600左右和650左右。(考前有題就是牛,完全可控考試分數)。網上已經在賣1月真題,希望泄題不要延續到2015!